成语“程门立雪”,今用来比喻学生尊师重道的执着与专一,其典源出于宋代杨时的一段轶闻。
《杨时传》记载,杨时自幼聪敏好学,善文词,稍长则潜心于经学研究。宋熙宁九年中进士,适逢当时宋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在洛阳设馆讲学,杨时就谢官不去赴任而到洛阳拜程颢为师。师徒相见恨晚,配合默契,情谊弥笃,相处得十分快乐。几年后,杨时告别老师回家乡剑南将乐。程颢送至门外,语重心长地说:“看来我所尊崇的道学继传弘扬的希望在剑南啊!”公元1085年,程颢去世,杨时在家中设下灵位,昼夜哀悼。此后几年,他更专心致志钻研程氏经说的研究,甚至于在不惑之年二次赴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便有了程门立雪的故事。
史载,一天杨时与一个叫游酢的人去拜访程颐,程颐正在小睡。杨时和游酢不愿惊扰老师的午睡,二人便冒着严冬的风雪站在门外等候。几个时辰后,程颐醒来出门一看,雪下了一尺多厚,杨、游二人早已成了两尊雪人。后人被杨时尊师重道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段趣闻于是不胫而走,久之也就约定成俗,作为典故流传至今,文人们在诗文中常常引用。如:赵翼有梅花诗日:“单身立雪程门第,素面朝天虢国姨”;金植《不下带编》文中有“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句;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