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传世家谱编纂服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加入收藏  |  常用网址  |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修谱指南
谱牒历史概问
发布时间:2012.11.05    新闻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谱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对谱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说文》 释:“籍录也。” 二、《张守节正义》释:“布也,列 其事也。”三、《旧唐书经籍志》释:“谱系以纪世族 继序。”概括起来,谱总的含义是按事物的类别系统地 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以作示范或寻检。如年
  谱、家谱、棋谱、乐谱等。
  牒的含义是什么?
  牒,《说文》释:“札也。”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 为札、所以用木片写成的书版就叫牒。继之后有玉牒、 金牒。牒在特定处专指谱牒。也可引申为公文、凭证, 如通牒、度牒等。
  什么叫谱牒?
  谱牒一词先秦时代就出现了。汉司马迁作《史 记》,在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言:“维三代尚矣,年纪不 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说明汉之前谱牒的存在属实
  无疑。但早期的谱牒是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后逐 步向民间发展,因此有尊谱牒为“乃通族法物也”。概 括起来,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名、 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 衍世系的图书叫谱牒。谱牒是宗谱、族谱、家谱、家 传、家乘的统称。
  谱牒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根据考古发现,认为自有最早期文字开始,即 亦产生和具有了谱牒特征的记载。如《甲骨档案 (库)1506》所刻的是商代“兜”的家谱。《库 存二氏藏甲骨十辞》中有:“ ‘儿先祖吹’, ‘吹子?’,共十三人,传十一世。”学者认 为,这是一个从商代初年开始,以男子为世系的 专记私名的谱牒。殷商青铜器上,也存有族氏名 号组成的铭文,朱凤翰先生认为它是“一种氏名 形成的族氏谱系”。但作为规范的谱书,按《周 礼》制:“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 穆。”因此,周时有了专职的史官。战国时由史 官所撰《世本》,以专记自黄帝讫春秋诸侯大夫 姓氏的著作,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原书约 在宋代散佚。
  什么叫世家?
  一种记述世袭封国诸侯生卒事迹传记的文学体裁。
  著名的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世家三十篇,所记述的 对象除主要以诸侯大夫外,对有特别重要影响的社会人 物也纳人其中,如孔子、陈涉等。后引申门第髙者,亦 称为世家。
  什么叫世本?
  一种专门记录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的书 籍。大都认为这是早期的谱牒,但是世本记录的对象是 诸侯大夫。汉书对世本的注释为:“左史官记黄帝以来 讫春秋诸侯大夫。”后收录在隋书经籍志的如《世本王 侯大夫谱》,刘向的《世本》,宗怀的《世本》,属于此 类。
  什么叫玉牒?
  谱牒中的一种,所记述的对象专指皇家宗室成员, 也只有皇家谱牒才能称玉牒。如《大唐玉牒》、《宋玉 牒》《天潢玉牒》等。另外,古代帝王封禅郊祀时所用 的文书,在特定时候也称玉牒,不过,这里已不属于谱 牒的范畴。
  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说文》释:“尊祖庙也。”汉 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又《礼丧服小记》释: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所谓别子,是 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这里可释
  为别子本代称其上为祖,而别子之后裔称其上为宗。其 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 义,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 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为宗 谱,这就是宗谱区别于家谱的地方。
  什么叫族谱?
  古释:“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旁支 别属。”所谓直系与旁系是相对而言,均可上溯为同 祖。他们是“共相联属”的,这个“属”,就是这个宗 下特定的族众。族众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于族,族之 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迁徙等形成一个族体,族体之 下的基本单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谱”名的谱牒应是某 宗下的一个新开辟的族体。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 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例:某支迁某地形 成一个族体,它的谱系则是族谱。从整体意义上,它构 不成一个完整的宗族体系,所以族谱既不同于宗谱也区 别于家谱。
  什么叫家谱?
  古释:“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家,谓一门之 内”。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 汉以前,见之于正史载录的谱牒类书多以“世家”为 名,且属王侯大夫及有社会重大影响的人物才具有。如 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至
  汉,以“世本”为书目,专门记录姓氏、世系、居、 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属谱牒的籍名多样,如: 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等。按正 史《隋书》载,首先出现在正史载录中有“家谱”冠名 一书的为“杨氏家谱状并墓记”。隋之后,在《新唐 书》中,以“家谱”冠名的才真正开始多起来,如“谢 氏家谱”、“薛氏家谱”、“颜氏家谱”、“李用休家 谱”等。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汉书艺文志 是秦、汉以前著述的总录,隋书经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 总录。”那么“家谱” 一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 期。所以,有说以“家谱”为名始于宋代,是不确切 的。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 多数是凡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 牒统称为家谱。从历史上谱牒用名看,宗谱、族谱、家 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
  什么叫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 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 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 一个独特分支。形成或成为“支谱”的因素往往也是因 分衍、择业、迁徙等原因,游离在原宗地所发展而成 的,所以冠以“支谱”,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属某宗之下 的一个分支。支谱仍属于族谱范畴。
  什么叫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 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 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虽然 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牒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 “乘”,如:付梓一大乘,发某公支下一小乘。乘,成 了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
  什么叫郡谱?
  郡,是自春秋至隋唐时地方行政区域名,类似现代 的省(区、市)级别。所谓郡谱,是本郡各姓氏集合的 谱牒。与地方志不同的是郡谱只是收录表述姓氏的专 著,如:《袁州诸姓谱》、《洪州诸姓谱》等。也不同 于家谱,家谱是本族一姓,郡谱是本郡多姓。另还有通 国氏族方面的专著,如姓氏典,是集合全国各姓的通
  谱。
  什么是官修谱?
  所谓官修,是指由皇室或官府公修的谱牒为官修 谱,即若上层社会那些士大夫一类的修撰私家传乘,也 须官府的审定认可。应该说官修谱牒是上层社会的产 物,同时,也为上层社会服务。一般认为自战国至隋唐 是官修谱的主流时代。只是自宋起,私修谱才大量出 现,而由皇室为代表的官修谱,实际上一直延续到清亡 才终止。
  什么是私修谱?
  所谓私修谱,是相对官修而言的民间修谱,它包括 宗谱、族谱、家谱。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之间这段时 间,在谱牒的修撰史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上层社会 的帝王皇室士大夫为主体的官修谱迅速向广大基层民众 为主体的私修谱扩展。尤以五代之乱以后,谓“衣冠旧 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一些原 本无业、无身份的地方豪强进人了士族阶层,其撰修谱 牒也随之而变化,谱牒不再成为上流社会的专利。加之 宋欧阳修和苏洵二公对谱牒的贡献,他们各自创制了一 套完整的谱式,这两种谱式既规范了谱的体例,也推动 了家谱的发展。这就是明代学士丘濬结论的“唐以前官 修族谱,宋以后私家自修,首自庐陵欧阳氏和眉山苏氏 二家,明士大夫家亦往往仿而为之”。这种“仿而为 之”的私修谱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 谱牒文化。
  宗谱、族谱、家谱有何联系与区别?
  原则上宗谱、族谱、家谱是记载人名、世系、生 殁、事迹的谱牒。但从宗。族、家的早期含义看,“继 别为宗”,除嫡长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纳入的这种谱牒 为宗谱。而族谱虽意义大致与宗谱相同,但由于分居、 远迁等原因,虽也将旁支纳入谱内,其远迁的旁支并没 有完整地纳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这种谱牒属于族 谱。至于家谱,“谓一门之内”,其所记述的世系是以
  本家上下直系为主体,只留与本家传承收藏,例凡这种 谱,应属家谱。上述三种谱牒虽有差别,但因上溯远近 不一,或传袭旧谱名,故后世也大多统而称之。
  谱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谱牒从商周开始发展至今,从上层社会的世家、世 本、玉牒到扩展至民间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总 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即帝王诸侯世谱型,通国 氏族谱型,地方宗谱型,民间家谱型。这四种类型按姓 氏世系及人物等记载的特点分析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 为一姓一宗谱,如:帝王诸侯谱,民间家谱。另一类为 多姓多宗集编谱,如:通国氏族谱,郡州谱,姓氏典。
  是谁最早利用谱牒的资料弥补撰修正史的不足?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载,“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又“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 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又“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根据记载,可以认为西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最早利用谱牒资料弥补撰修 《史记》不足的第一人。其后,著名的有宋代的宋祁、 欧阳修等,在后晋刘昀撰的《旧唐书》的基础上,重撰 《新唐书》。《新唐书》增加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 世系表、宰相世系表,采用了不少传状、碑志、家谱等 资料,可以看到修撰正史博采谱牒史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即使现代撰修地方志,仍离不开要向谱 牒索寻资料,如湖北省通城县修撰的八五《通城县志》在《参阅资料要目》中,普查了段、桂、谢、葛、李、 罗、汪、金、谭、何、程、皮、胡等十三姓的家谱,可见譜牒常用以弥补正史不足和印证修志之所需。
  什么是谱学?
  自有文字出现,即有早期的人物记录。由简单的零 散的记录发展到连贯系统的世系记载,由分衍世系到综 合为后来的整体宗族世系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 断充实、完善,从而创造了人记录自己生平世系及血缘 关系的专著,这就是谱牒。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有 以编撰当代姓氏人物世系为题材的籍典,有以人物世系 为研究对象而创制的体例和修撰法则,从而研究它的起 源、类别、功能、社会作用等,进而“演为专门之 学”,这就是谱学。早期的谱学概念,主要着重于谱牒 的修编、总汇、法则等方面。晋大元中贾弼撰写的《姓 氏簿状》,称其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孺在贾弼旧本的基 础上,充实增补改撰为《十八州谱》,号为王氏谱学。 隋唐时的《衣冠谱》、《开元谱》、《元和姓纂》、 《永谱》等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唐在全国收集了大 量的士族家谱,考其世系,撰编成大型的《氏族志》一 百卷、二百九十三姓、计一千六百五十一家,给后人留 下了丰富的史料,至今敦煌石室还存有《氏族志》原始 写本残页。五代以后,有郑樵的《通志》著录谱序六种,另有《氏族典》、《古今姓氏书辩证》等都是有影 响的谱学专著,特别须提及的北宋欧阳修与苏洵在谱学 领域所创制的欧苏二体,为谱牒的修撰提供了至今不改的法则。这些古代谱学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代谱学,更着重于谱牒所涉及的历史内容而进行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取其有史学价值和人文科学价值的精华部分,并从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地方史等方面解析历史,从而服务于现代社会。
  什么是修谱的谱法?
  所谓谱法,是按一定的规则制度、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从广义上讲,一部完整规范的谱牒,应涵盖该族历史、源流世系、人物、事件、业绩、迁徙、族规等内容。自宋起,编撰谱牒有两法,即欧体和苏体,也称欧式和苏式。
  什么是欧体?其谱法的基本法则是怎样的?
  由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创制的一种修撰谱牒所采用的体例和方法为欧体。《居士 外集•欧阳氏谱图序》载:“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又“凡远 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欧阳修的《欧阳氏 谱图》一书,是欧体的范本,民间修谱多有釆用,它包括谱图序、谱图、传记、谱例等。记录的人物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图式进行表述。“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五世起至九世,第三图九世起至十三世迄,以下类推,至现存者为止;先人小传叙源主名讳,字号、仕宦、特行、匹配、葬地、封赠、享年”。其规则如此,但制图非一定五世一图,如:欧阳修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和“宰相世系表”中用的则是每十二世为一图,民 间谱仍以五世一图,所谓远疏略之,近亲详之,意思是在记本世时详载,下世暂只记名,到记下世本人又详,再下世则又暂略,以此类推。也有的族谱则是每五世一图,第二图从六世起至十世,不再把第一图的第五世在第二图中重复。为更明了欧体的记序方法,以下举例说 明(假设有下列世系人物):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依照以上的五世人物,按欧体谱法记系为:
巷—世
纪静二世
夜贤兴三世
火灯更三传声诵四世
彼映园团月午先为—讲后戈投军将是知、缘前话五世
表中人名下记人相应的生殁、葬地、仕宦、特行 匹配等内容。
什么是苏体?其谱法的基本法则是怎样的?
由北宋文学家苏询(100—1066)创制的一种修撰谱 牒所釆用的体例和方法为苏体。苏洵与欧阳修,既是同 时代人,也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既互为熟识,也 均从事谱碟学问的研究。据载苏洵在参阅过《欧阳氏谱 图》后,在至和二年门(1055年)编撰成《苏氏族谱》 一书,成为后人称之为“苏体”的范本。其谱法是:
“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 之父。”其操作程序是先“作世系表,按世系作一总 表,即在某人之下书其子,孙,曾孙,玄孙,一代代一 一注明。又在表中人名下注出他的仕宦,配偶,享年, 死亡月日”。后“采叙述式”。如某谱在凡例中言: “谱式谨遵苏氏,名曰一家清。”简单地说苏式的法则 是以图联其世系,以文述其事载。苏氏认为一般民间修 谱只用“小宗之法”,而门第高贵者则用“百世不迁”
的“大宗之法”。现仍按上述举例以“叙述式”的
家清”系记说明:
一世:巷,字X,号X。生、殁、葬,娶X氏,
一 一:静,纪。
二世静,(记事例上)生子二:兴 ,贝o
三世? 9(记事例上)生子三:诵,声,传。
四世诵,(记事例上)生子三:话、刖、緣 。
五世话,(记事例上)
五世前,(记事例上)
五世缘,(记事例上)
四世声,(记事例上)生子三:知,是,将。
五世知,(记事例上)
五世是,(记事例上)
五世将,(记事例上)
四世传,(记事例上)生子三:军,投,戈。
五世军,(记事例上)
五世投,(记事例上)
五世戈,(记事例上)
三世贤,(记事例上)生子三:三,更,灯。
(贤的后代按兴的后代一样一一记述,此处从略)
二世:纪,(记事例上)生子一:夜。
三世:夜,(记事例上)生子一:火。
四世:火,(记事例上)生子二:映,
五世:映,(记事例上)
五世:彼,(记事例上)
以上从记系的特点看,一是自上而下,二是自长到 次,三是一家到底。
欧苏二体各有何优点和不足?
欧体的记系方法,其优点是无论大宗和小宗,不管 有多少代,均可依次方便记载下来。其不足是涉远世系 的对应检查甚为不便,而且受到表格区域的限制,对重 要人物的事载内容,无法详述。苏体的优点是在世系图
上,可一目了然,亲疏关系有别而清晰。在门谱的世系 人物记述中,因不受格距篇幅限制,尽可记载须表述的 内容。其不足是世系总图的制作,越远越不好制作,越 丁多越不好制作。自明清至今,民间修谱,欧苏二体在 各宗族中均有选用,如须在人丁下记载更多更充实的内 容,以苏体则更便。
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
属于谱牒范畴的各种籍名不同的谱牒,在宋代以前 它的体例较简要,主要记载的有人名、事迹、年卒等内 容。以《史记》中“陈杞世家’为例:“胡公卒,子申 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 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世系并不一定按顺序记 述,而是以卒立作记述重点。又如:“子幽公宁立,幽 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年 份之间如没必要记述,就跳跃而过。司马迁著《史 记》,取谱牒旧闻,并认识到“而谱牒经略”。司马公 作世家,也大体还是以这种方式记述的。私修谱牒的定 型期应以宋为界。冯尔康教授认为:“宋明时期是私修 谱牒的定型时代,或者说是成熟时代。” “在世系之 外,往往有许多种内容,越是后世修的体例越复 杂……”其论断无疑是正确的。现以民国时的家谱为 例,。它所构成的体例要素计有三十项:
1.谱名、2.目录、3.谱序、4.凡例、5.万年历、6.世源、7.世系图、8.派序、9.先祖像及赞、10.恩荣录、11.宗戒、12.家训、13.家戒、14.坟茔、15.五服图、
16.宗祠、17.族产、18.耆旧传、19.艺文、20.大事记、21.历届修谱名目、22.承修名目、23.提修名目、24.新旧居迁地名、25.门丁数、26.领谱字号、27.捐输名目、28.杂记、29.后记、30.宗支世系。
以上三十项,其中从第一项至二十九项统编成一书 (可分为多卷或多本)称为本族本届的总谱(有称谓为谱 头)第三十项宗支世系是全族各分支人名世系,基本上以 某分支成册,这个分支以该支祖名称门,或以该支祖居 地称门。这一项成册的俗称门谱,其分量是本届修谱谱 本最多的一种。
为什么一部完整的族谱有总谱和门谱之分?
谱牒是一种以本宗族历史源流、事载、人名等系统 编辑的籍典,虽属氏族历史类书,又不能完全按史书编排,同时也不完全类似其他图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不作公开的出版和外售;二是通过族内的分支(或 分房或分门)分配各自保藏(除有宗祠公存之外).因此,通常把一套完整的族谱分成两大部分编辑、装帧,其中总谱集族要事成册,门谱分支录人丁诸况。这样除宗族公存外,各分支大多只保存本分支门谱,以便于核查寻检。所以总谱和门谱之分,是跟它的人丁分衍的实际需要相联系的。
什么是大宗?
古释:大,“长也”。所谓大宗是古代宗法制度所 确定的一个原则,即一祖之下嫡系长房为大宗。
什么是小宗?
小宗相对大宗而言。按古代宗法制度,大宗外的其 余各次子为小宗。钱唐老儒注:“古诸侯卿大夫长子世 为宗子,宗子之次子世为小宗。”
什么是五宗?
古宗法制度的一种定制。“五宗,谓上至髙祖下及 孙”。谓上,指为始祖之后者为大宗,即高祖、曾祖、 祖。父之后者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称五宗。(注:这里五宗中的大小宗区分,与嫡长、别幼的划分 概念不同。)
什么是九族?
《书•尧典》:“以亲九族。”孔传释:“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即:高祖一曾祖一祖一父一己身一子 一孙一曾孙一玄孙(元孙)。古宗法制度皆以此九族为准。另有三族之制说,例《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 族之别以辨亲疏。”注释:“三族,谓父、子、孙人属之正名。”
什么是宗族?
《白虎通》释:“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汉贾谊曰:“流派所出为宗。”《白虎通》释:“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 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简言之,凡同祖之裔为宗,宗人凑聚为族,按古宗 法制度所制,大宗和小宗的合称为宗族。
古代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古宗法制度是古代上层社会以父系为依据,为世袭 传位而制定的一种制度,至周代趋于完善。其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帝位或爵位,并称其为大宗,庶子若有他封称其小宗,小宗之后,对本家又称其大宗,因此大宗与小宗因层次不同而不同,古代王朝大多遵循这个原则 世袭传位。由于这种制度的形成,民间修谱也有大宗和小宗的概念,即一祖之下合修为大宗,其分支则为小宗。如只以五世为系谓“小宗之法”,“百世不迁”的谓“大宗之法”。
谱中“大乘”是什么意思?
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人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牒共十八本。
怎样解释“昭穆” ?
谱牒序中常有“昭穆” 一词,如某谱序:“别亲疏,序昭穆。”昭穆,出自古宗法制度,左乃父为昭,右乃子为穆。宗庙祖位排序,始祖居中,以下递为父 子,左昭右穆。又如丧葬,祖于上,左父右子。又如祭 祀,《礼记•祭统》曰:“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因此昭穆是成为定制的序位、方位的一种礼仪制度。由于这种制度的形成,后人引申指称宗族人等的尊卑辈分。
什么是望族?
所谓望族是同祖宗族内兴旺发达、子孙繁茂、人才辈出、声望显赫的世家大族。封建时代的望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雄厚的经济实力,较好的文化教育 三大显著的特点。
什么是郡望?
郡,本为地方的一种行政建制,战国时郡是县的上级行政机关。所谓郡望,是本郡的某一望族。魏、晋、 隋、唐时期对居该郡显赫的大族称之为郡望。凡为郡望的大族,在当时具有实在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选任官员、联姻婚嫁等方面所拥有的特权或优势,至唐亡后,“选官不问郡望,婚姻不分阀阅”,郡望大族所特有的优势才失去了实际意义。
什么是堂号?
每一宗族都尊有一堂号,如李氏的“陇西堂”,陈氏的“颍川堂”,胡氏的“安定堂”。堂号的称谓是由郡望的发展、演变、分化而来的。郡望的出现及进一步 繁衍,产生分化或迁徙异地,这个分化或迁徙的各个分支,虽源于原郡望族,但毕竟自成一体,为区别这个分支的宗族体系,便产生了堂号。堂号的性质和特点有: 一、保留固有的姓氏;二、一宗之下的各堂号均尊先祖及辈序;三、堂号的称谓主要以地名或某特定事物为标志。如:陇西、颍川、安定,即是具地名性质的堂号,如王氏的一个分支祖以植槐为标志,故有“三槐堂”, 这类是属于以事物为标志的堂号。
谱牒体例与修撰
什么是谱名?
谱名是该族谱籍总谱和门谱书名的总称,如《李氏 族谱》、《陈氏家谱》。谱名是谱牒的主题。谱名首先 确定的是姓别;其次,大多谱牒还标有副题,副题一般 有三至四项内容,如某堂号、某地域、某祠、某祖。例 《李氏族谱》,其副题是《陇西堂•通城•西祠》。
怎样刊定谱名?
就一般民间的谱牒而言,主要有五种谱名,即:宗 谱、族谱、支谱、家谱、家乘。以一宗一祠一谱之制划分,如果该宗始祖之后裔各分支均全部记录入谱,可定 为宗谱。因人丁过多,且迁居他地遂成一族,而不能全面反映始祖各分支的谱牒,可定为族谱。独修其中一支而成的谱牒,可定为支谱。原则上一家之上下直系为主 要记述对象的谱牒为家谱或家乘。但明清以来,冠用家谱谱名的都修了旁支或同祖的其他支脉的谱籍,这样,家谱往往又成了谱牒的统称。
什么是谱牒的目录?
谱书所载内容的各类、各项题目,依顺序汇录于书前。既统其后所载概况,同时,也备分类寻检查阅。
谱牒目录的编序大致是怎样的?
自古以来所有的籍典书目都要归纳并按照一定的内容分类编排次序,集大成而概目录。由于群书的性质内容各不相同,对于分类的研究,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这就是“目录学”。西汉刘敬将群书分为“七 略”,西晋荀勖将群书分为“四部”,即甲部、乙部、 丙部、丁部。至隋唐时将群书的分类用四分法,即经、 史、子、集四大类,四分法一直沿用至清。作为具体的一部书籍,依其主题内容分章表达,为明晰全书梗概,“分部题目,颇有次序”,这也就是一书的目录。
“家之乘,犹国之史”。史的目录编序以《新唐 书》为例,先后序次为:一、本纪,记帝系及事并简述先祖脉源;二、志,记礼乐、仪卫、车服、历、天文、 五行、地理、选举、百官、兵、食货、刑法、艺文;
三、表,记宰相、方镇、宗室世系(含先祖渊源);
四、列传,记人物传略,邻国邻部族事况(人物传记又 另有分类)。至于谱牒,虽属史类,但涵盖的内容和范围与史相差甚远,因此谱的编目,只是有近于史的形式,一般序次为:一、题名录,即修撰者名单;二、谱序;三、凡例;四、世源;五、世系图;六、派序并派字;七、宗规、家范、家礼;八、服制图;九、诰命、 恩荣;十、传记及节孝传略;十一、先祖像图、宗祠、
族产、坟莹山图;十二、万年历;十三、历届修谱题名录;十四、领谱字号;十五、捐输名目;十六、居地迁 地;十七、财政收支;十八、后记。现代重修谱牒,在原编目的基础上,依其内容的分类增加了有时代色彩的新内容,因此在编目上有了一些调整。例有某总谱分十卷,依次为:第一卷,先祖像图;谱序;前谱序;凡例;前凡例。第二卷,本姓姓氏渊源史料;世系源流;先祖及分支图。第三卷,本宗的历史史料并考证。第四卷,本宗大事记、传记。第五卷,本宗派语;宗祠;宗戒;家范。第六卷,古礼制(含祭礼、婚礼、丧礼、五 服制度、葬礼)。第七卷,历届修谱名目,历届领谱字号,历届入谱人丁统计资料;主要居地及迁徙;社会公职人员,实业人士录;文化学历、学位、学衔统计录。第八卷,本届续修文件、文告汇编。第九卷,艺文。第十卷,中华历史年表,书尾后记。卷前为族人主要居地地图,照片资料,前言,本届编修名单,总目录(含分 房或分支目录)。这种编目的改进,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尤其是在本宗的历史问题上,既保留了原有的资料,也作了考证的说明,对克服谱史不实的情况有了重 大的改进。
什么是谱序?
序,亦作“叙”,是书前的序文,多叙本书的要旨。谱序是属散文范畴的纪实文体,在谱牒中地位重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谱牒的序文上分析,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记述本族的发源、迁徙、繁衍及其中的重要事项,著名人物的业绩,本族的先贤范典,并对其功德进行赞颂;二类,记述本族本届续修的起因,运作过程,对续修的意义进行评述,告诫族人析派衍、辨血统、敦族谊、明禋祀、尚孝悌,尊先世之训言懿行,并遵从本族之各种规诫,立身处世,光宗耀祖等;三类,叙述本族所涉重大事件,并对本族的历史作出评判、考证、定论等,以求其严谨、真实,达到史谱相通。谱序的撰写人,大多为族中名人、赋闲官员、文学名土等。另外,也有他姓之社会名流作赞颂或评价性的赠序的。
什么是谱牒的凡例?
凡例,也称例言或发凡。为书前表述本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作。谱牒的凡例除了这一功能外,也有将 修谱的方法、体式、总括原则、遵循的一般规则和制度都纳入其中的。也有将须告知的事项,令其禁止的问题附带于内。因此,谱牒的凡例所涉及的内容,大多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凡例范畴。
为什么谱牒中要刊载万年历?
万年历,即以干支纪年的历代帝王年号的历史年表。谱牒中刊载的万年历是一种节录式的年表,首起是自本族始祖,后至当代。其表述方式较为简略,如某帝 王于支年至某干支年,其中从略。谱牒中刊载万年历的目的是便于考查检索世系及人物纪年的真伪误差。现今的万年历更为完整,它将公元年、干支年、帝王年号分别列出,互为对应,非常方便实用。
什么是修谱名目?
修谱名目,也有称为修谱题名录,按现代的称谓, 即为本届谱的编修委员会。修谱名目的组成,主要有主 修、督修、监修、协修、门修,职称明确,各司其职。 本届的称承修名目,或第几修题名录,本届以上的名 目,称历届修谱名目。
什么是提修名目?
提修名目,即门修名目,提修人即门长,是本宗修 谱当局按其各分支分房设定的修谱初稿负责人,是修谱 之始最基层的负责人,主要作用是负责各支的丁稿资 料、谱费。上传下达等事项,并参与某些需要协商的全 族事务。各门门长的素质状况,是修谱在时间上、质量 上能否得到保障的关键人物之一。
主修及其作用是什么?
主修是修撰族谱的主要责任人。据从清代谱牒的资 料中看,主修一职由两种类型的人物担当,一类是主笔 型的,一类是主政型的。族中德高望重者,既有一定的 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又有旧时官学学历,这类主修则 是主笔型的主修。如无文笔特长,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且是族中有影响的人物,或是赋闲的官员,这类主修则 是主持修谱政务型的主修。冯尔康先生在《宗族制度谱 牒学和家谱的学术价值》一文中,对清代修谱评说:
“清人作谱的,有的是官僚,但更多的是生监下层士 人,而主持人甚或是白丁(白丁:指平民,没有功名的 人)。”
如确属这类人主持的修撰,其谱牒质量多半不太 高。因此,主修是关键人物,他所起到的作用应是既以 族史为据,又要有务实求真的精神,善于总揽全局,贯 通全谱,最后集汇成籍。主修有设一名或两名的。
督修的职责是什么?
督修一职,设一至二名不等。早期的督修,如清康 熙时,他的职责有两种,即督促和监督:既督促各支各 门房的丁稿完成及丁费缴纳等事项,要求其在规定的时 间内完成;也要监督谱局事务及人丁在族规原则下的人 谱资格,对犯有族规的族人有权剔除其入宗入谱的资 格。后又设有监修一职,监督的职能就分离出来了,督 修只起督促的作用。
监修的职责是什么?
监修就是监督修谱的各项事宜,概其有如下职能:
一、对谱局修撰整体规划实施监督;二、对银钱收支财物管理进行的监督;三、对族人依据“家规”、
“族规”、“祠规”等是否有违反行为进行评审,决定其是否具有入谱资格。四、排解族内因谱而引起的纷争。所以,监修实际起到了监督、评审、监察、调解等多重的作用。
协修的职责是什么?
协修是主修的助手,按现行编辑书籍的体制,相当于主编与编辑的关系。协修一般设多人,各负责一部分汇编修撰工作,或领集几房门的门稿接续,或作初稿的 校核,或负责成稿后的印刷等事项。所以协修其基本的职责是从事具体修撰或其他事务工作的。
什么是门修?
门修,实际是门稿。当家族经过若干代后,其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可能由主修、协修去集丁稿。这样就按地域,或按派辈,或按分房划分为一个个小的单位,这个小单位,或称门,或称某公,或称某房,其集稿人统称门长。门长负责人丁谱史资料,他的稿本叫门修,再由主、协修汇稿、审查、校核接续编辑 成谱。
什么是谱牒世源?
谱牒中的世源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作,它载于谱首部分。文作从始至终连贯地表述本族自始祖起依次下衍的人物世系,重点人物的世职业绩,重大事件和迁徙定 居,分支分房的起点人物。因此世源就是当代族人共同先祖的源流总述。关于世源的真伪,自宋至清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族谱存有质疑,如细考之,有抄袭拼接而成的,有刻意抬高门第靠续皇室、王公、名士之裔而成的,有同名交叉世系互为混淆而成的。为此,自宋至今有学者多有批评。如宋文天祥说谱牒之误“凿凿精宽,百无二三”。钱大昕评说:“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坛踡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这就是现代学者所说的“不依照宗族历史实况写作是一个严重的毛病,这是私家著谱的通病”。续谱一般须重新考证世源,要治史务实,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使本族谱有实在可靠的史料价值。
什么是世系图?
世系图是世源用图表方式的表现形式,也有称之为源流图。它以始祖为起点,用连线接续下一世,如出现若干下代,先用连线将长髙接续完毕,再分别依次接 续。世系图也称瓜瓞图,出自《诗•大雅•绵》,“绵绵瓜瓞”之意,俗称吊瓜图,寓示世系的脉络如瓜藤,其子如瓜,瓜下长藤,藤下又生瓜,如此下衍。世系图 有很好的直观效果,父子相依,清晰了然,但出现多子 多代后的连线跨越篇幅颇多,须得用心核检,否则会产 生错误。所以用文字表现的世源和用世系图表现的世源各有千秋,大多这两种形式都同时存在在谱中。
什么叫派序?它的作用是什么?
派序,又称为“宗派”或“派语”。其方法是用若干个被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作为每个族人所取“派 号”之用。它的作用是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位次辈分而 制定的一种方法和原则,有了派序,每个人在族中所处的世系位置就确定了。修谱必先定派,定派序字语,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的大事。据载:“定派之法,则始于朱子。”先在祠堂焚香告祖,后信取古书一部,用针任 刺一字摘取,这样反复刺摘若干个字后组成一个派序。后来认为这种方法有缺陷,一是没有韵体,二是怕出现不雅之字,在明初,遂改成有诗意的五字句或四字句。派序的制定和使用,对修撰族谱、族人的辈分定位以及族内人际关系与交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谱中的遗像和像赞
谱首遗像为本宗始祖或分迁后的著名先祖。这种素描画像多是官服官冠,相貌庄重仁慈。但从历史角度分析多与之不符,如服饰穿戴与该像图人物的历史时代不 相吻合,这种遗像大多为后世人为造作,遗像在谱中仅是一个精神偶像。像赞多为族中名士名流为本宗始祖所撰的功德赞词,简叙其功名业绩。
什么是恩荣录?
恩荣录,或称恩纶录。纶,《礼记•缁衣》:“王言如给。”纶之义,即皇帝的诏令,恩荣是指皇帝或经皇帝批准给予的赏赐、赠予、表彰、嘉奖、荣任、加爵 等。谱中所载的恩荣录,即是本族的文官武将、贤达名士、烈女节妇等受到过这种恩泽的记录。恩荣录的刊载,既能显示本族的荣耀光彩,同时也能激发子孙修身立志成就事业。从现代研究谱蝶的作用看,可以从中发现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或细节,用以佐证史料。
什么是宗戒?
宗戒,顾名思义,是宗族之禁戒。谱中宗戒是一篇具有告示、决定、说明、要求、禁止等性质的文告。主要是告诉全宗族后人绝对不可逾越的禁戒。如严禁“私孩承祧”,“类多奸生”,“异姓篡宗”等。这些宗戒的目的,就是要严肃本宗族血统的纯正。宗戒的内容虽各有不同,但一宗一谱必有一宗戒刊入谱内。
什么是家训?
训,即开导教诲,又可引申为法则之义,因此家训在一定程度上可释为家法,在谱中为条例性文告。有的题名为“家范”,家范源自宋司马光所著一书,该书是 以伦理道德、修身齐家为基础的家庭教育读本。家范与家训;是有一定区别的。但谱中往往把家训;和家范混为一体。明清时期谱牒中的家训内容,大体上立足于忠、孝、仁爱,礼、义、耕、读。例某家训,第一条:“急 公奉上,钱粮唯正之供,立身当务为急,有丁当差,有粮纳赋,理法应然,必须争先输纳,方为急公事上之良 民。”把上交税费视为“效忠大义”。第二条,“以孝 为要”,“尊宗祀事”,“孝顺父母”。第三条,“和睦宗族”,“友恭兄弟”,“勤力本业”,“尽心课 子”。另强调“崇尚节俭”,“不欺孤寡”,“戒众暨食”,“忠厚公道”,达到“祖宗之脉络贯通,家风之规永垂”。家训的整体思想是中华儒家文化的反映。
什么是家戒?
家戒是以非常严厉的措辞坚决禁止族人行为的文告,带有强制性。虽然大多家训、家规内容大体相近,但以家戒名义刊于谱的,似乎更为严肃。如有族谱家戒 规定:“如有侵蚀公款,盗伐竹木,盗葬,牵骑,盗用祠器,盗拼公山,擅将公业买卖,擅加佃规,查出从严处治。”家戒以“戒”作为其中的核心,它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族中公私财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谱中有坟茔记载?
坟茔在谱中作一专项记载。在总谱中记载的坟茔,是本族始祖墓茔或著名的分支祖的墓茔。坟茔记载内容包括:山形图,朝向,时间,坟山权属及其文凭文契, 墓茔营造纪事等。其他族人的坟茔则记载于各门谱人丁已故者之后。坟茔的记载,是永祀“先祖之所栖”, ‘报本追源”。中华炎黄子孙,拜谒先茔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有着和睦亲族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例自历代至今每年到黄帝陵祭拜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即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什么是五服图及五服制?
五服图,是以图表的形式,表述古葬礼之五服制度。所谓五服,是以亲疏为差别的五种丧服及其丧规。五服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细麻五种。服是指 按丧礼规定穿戴的丧服,以哀悼亡者。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其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缉边,使断纱外露,以示无饰,因斩布为衰,故称斩衰。服斩衰之人,指子为父,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服期三年(衰通缞,是由生麻布做成披于胸前的丧服)。齐衰是五眼中的第二等,丧服用生麻布做成,剪断处缉边,因缉边为衰,故称齐衰。服期为一年的,有孙为祖父母,夫为妻。服期五个月的,为曾祖父母。服期三个月的,为高祖父母。大功是五服中的第三等,丧服用熟麻布做成,比齐服细,凡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姊妹,已嫁的姑姊妹,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等皆服,服期九个月。小功是五服中的第四等,丧服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凡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及未嫁的从堂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在此服内,服期为五个月。缌麻是五眼中最轻的一种,丧 服用熟麻布做成,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又外姓中为宗表兄
弟,岳父母等均在此服内,其服期为三个月。古五服之制虽分等严明,但如果完全按制从服,则社会人等,比比皆有服在身。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除特殊崇古至孝之人外,一般;临丧即服,礼毕服除。五服之制,源于《仪礼•丧服》,五服制及五眼图刊载于谱,为族人提供丧礼规则依据。
为什么说族谱和宗祠是一个宗族的根基?
一个宗族的存在,取决于宗祠的存在和族人的族谱修撰延续。以往宗族的组织结构严谨、规范,且具有一定的宗族权力,宗族内部有固定的活动。例春冬祭祀, 族产经营,族资运用,族人事务处理等。现代的所谓宗族,只是精神和象征性的存在,但传统的宗族,一直是以宗祠作为寄托的,因为宗祠代表了列祖列宗所在,其后由于子孙的血缘关系,形成了族亲的认同意识,因而也就产生了共同的“根”之所出的归属感。所以宗祠,也是族人的精神圣地。而族谱就是在有共同血缘关系下汇集的文字档案,互相承认了彼此的族亲关系,在族谱和宗祠这两个支柱下,族人才是“如木有根”。因此,族谱是族人根的依据,宗祠是族人基的象征。
宗祠的建制和祠规有哪些?
司马光在《文潞公家庙牌》中说:“先王之制,天子至官师告有庙,秦尊君卑臣,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多建祠堂于墓所。”古释祠“又庙也”。庙即奉祠祖宗、
神佛或前古贤哲的地方,与祠同。宗祠则是单指祭祀先祖的庙堂。宗祠的营造,因秦尊君卑臣,而不能造,自汉臣民有所建,为避君与臣民同制,各朝自有规则,以清为例,祠堂和民宅的建制受到严格的等级制约。三品以上的髙级官员的宗祠可建大堂,横五开间,坐北朝南,台阶是五级,东西两庑各三间(庑,堂周的廊屋),上下南门两重,另开东西侧门。四至七品官员的家祠,堂屋三开间,台阶定三级,东西点屋各一间。八九品官员家庙,堂屋一开间,台阶一级,庭院一道正门。如果没有越规的话,从家祠的建制可以知晓该族先祖的官阶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宗族“不依照宗族 历史实况写作”,“私造官阶”而抬高宗祠的规格,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宗祠告成,撰《修祠纪事》刊入谱,又刻石于祠。纪事内容大意是族祖源流迁居、先祖功德、修祠意义、倡修发起、所费钱财及银钱捐集、竣工日期、颂词赞语等。宗祠祠规,有刻石于祠,有载入谱籍,以兹代代遵守。祠规虽各宗祠有所不同,但大体有如下内容:一、公议族长一名,各分支副族长一名;
二、立总领一名,掌持契据档案,钱谷族产账目;三、 立祠差八名,专司役差听刑诸事,以上人职三年一届, 公议再任;四、制定每年祭祀事宜;五、承办祝典,各房轮派,旧章不可增减;六、族众入祠,衣冠齐整,禁嗜酒行凶,违者家法严责;七、祭毕定坐,必择年长德尊者;八、酒席钱费,族人共缴;九、“核算账目,公布收支;十、族产租谷,不准私卖;十一、祠内公项盈余,共相处置;十二、祠内房屋,常行关锁,以昭清净;十三、祭祀开宴,领单入祠;十四、冬祭凡则;十五、祠内设笞杖,以责不遵饲规家法者,若遇重大伦常 之大节不肖者,合族公议定刑;十六、族裔进学,优者 嘉奖及孤寡贫寒救助事宜等。
宗祠祭祖程序大体上有哪些?
宗祠祭祖是敬宗收族的重要仪典,认为“祠堂祭扫,一家之大事也,礼虽未备,敬必有余”。有学者对祭祖的作用和目的概括为:“强化本姓子孙的血缘观 念,强化属于同一种族的‘认同’意识,生发出同于一 ‘根’的自豪感,使家族成员和睦友善,精诚团结,为本族的兴旺发达作出不懈的努力,这就是宗祠祭祀的神圣目的。”同时,祭祖反映了后人不忘先祖功德及养育之恩,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几千年来,不论贵贱、贫富,中华民族均保留和继承了这种传统美德。由一族之祭到全中华炎黄子孙的公祭,体现了民族的凝聚和大团结。祭祖,一年之中主要有春祭和冬祭,春祭大致在清明前后,冬祭在农历十月中下旬。祭祖的文式主要有三 种:一是祭之始宣读“请神辞”,意在恭请“历代祖考 祖妣,敢请尊灵降居神位”,于今日为列祖致祭。二为 “预告文”,其意是“今久伸情,牲醪式奠,昭告宗 枋”,“列祖陟祠诞……保我后生,人文蔚起,富贵昌荣”。三是“正祭文”,其文主要领赞先祖功德,世系递衍的概括,告愿先祖“锡光子孙,承先启后”等内容。祭日五更时焚香秉烛,盛服致敬,天明鸣点,序班行礼,击鼓三百六十声,鸣钟一百零八响。仪式正式开始,共十六项内容如次:一、行预告有牲礼;二、行祀祖礼;三、行祠献礼;四、分献嗣孙祠献礼;五、分献嗣孙行亚献礼;六、主祭嗣孙行三献礼;七、分献嗣孙行三献礼;八、行侑食礼;九。行饮福受胙礼;十、行辞神礼;十一、 迎神乐章;十二、祠献乐章;十三、亚献乐章;十四、三献乐章;十五、辞神乐章;十六、礼毕。因地域风俗不同,各族祭仪也各有差异。
宗族族产及用途有哪些?
所谓族产,即本宗族拥有的共同财产。族产可分为 固定资产和流通资产两种。固定资产是由本族出资购制 或富豪大户捐赠的山林、田地、房屋、器具等;流通资产是由族人捐赠的现款或山林树木出售、田地出租的租谷,节余的银钱等项。族产的来源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祭祖、修谱、宗词修造营建等派收支用后的节余;二是族中热衷宗族事务的人士、官员、大户、富商的捐赠;三是按丁缴纳的预用钱粮。族产的管理者由全族会议遴选的族中清正廉明之士担任。族产的用途主要有:一、 春或冬祖祭支用;二、本宗祠堂始祖公墓的修缮及专职管理者的生活支费;三、救恤族内人中的孤寡残疾生活无来源者;四、族中优秀学子进学登科所给赠予和奖赏;五、兴办族人义学族校,资助既耕又读的“耕读”者。从而达到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族产在民国末年后基本消失殆尽。对族产的研究分析,虽然宗族资产收支用度有它的局限性,但无论从过去或现今的角度看,对 扶贫帮困,助教助学,稳定社会,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谱中的耆旧传及其意义是什么?
耆旧,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谱中的耆旧传,指专为这些人所作的传记。一般每届新增若干名。能为之立传于谱牒中的人物,大概有三类:一是族中德 高望重的耆老者,且在地方上有诸多善行,或以孝道为人称颂;二是出仕登科或为官显赫且官誉甚佳者;三是个人成就显著者,如文学名士、战功卓著、创立实业、有功宗族者等。其立传的意义在于为宗族后人树立榜样,以激励族人奋进效仿,同时立传于谱也显本宗族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特别重要的人物立传,记载其事迹,可作为历史资料、历史事件的补充。所以立传既有宗族意义,也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 但立传也存在被修谱执掌者滥用的现象,如业绩平庸,世无建树者,因与修谱执掌人至亲等故,对其业绩夸大其词,私塞于谱的也有之。
何为“纪略” ?
谱牒中除对德高望重、文才武功事业卓著者立传外,在门谱中有载“纪略”者。纪,《说文》释:“别 丝也。”《李善》注:“纪录也。”古史书作纪,成为 一种体裁,专记帝王之业绩诸事。后将这种文体引申到作人物生平事迹的记述,称其为”纪略,’。能在谱中立纪略者,乃属族中名流之列。纪略多载门谱人名后,纪略与传记大体同义,只是择其要略记述。
何为“纪实” ?
谱中“纪实”与“纪略”其义亦同,从文体结构和叙事上看,“纪实”更着重某人某事某德行某业绩的重点表述,能享有纪实者也属族中或分支门谱中的名流人 物。
何为“行述” ?
“行述”亦称“行状’,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主要记述某人世系、籍贯、生卒、品行事迹,并具有表彰称赞的意义。这种文体,原用于古代士大夫及有德望者议 谥,撰写墓志立传等,后有以“行述”、“行状”这种体裁行文入谱,对某人某事进行载录。其意义与“纪 略”大致相当。
何为“赞” ?
“称人之美曰赞”。由言赞而后文赞。赞是一种独 特的文体,其词义为赞颂,其体多为四字联句。从谱中的赞词看,有太多的浮华溢美堆叠之词,空洞无物,不及传记、纪略、行述等有阅读和史料价值。赞多用于门谱中的人物,赞文附于谱后。
谱牒中的艺文
谱牒中所载录的艺文,有散文、赋、诗、词、联 等。多为族中文学之士,或一般文化者所撰,文笔功底,修辞良美不齐。其载录于谱的方式,或在序之后, 或散录在谱的各处,总谱中有之,门谱中也有之。还有的族谱将这些艺文集于一处,专编艺文一个章节。这类似史书中的艺文志。
宗族的大事记
宗族的大事记除在谱序中表述外,有的专编宗族大 事记,所涉及和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始祖业绩要事,主要迁徙定居,屋宇营造,宗祠营造,德行善事,恩荣诰封,兵荒遭遇,盛衰变故,名人荣枯等,其中有的直书事实原委,有的怕有碍雅观却隐而不言,但大事记为后人或从事谱牒研究的学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料,因此宗族大事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谱中新旧居迁地名的作用是什么?
谱牒中有一项是专门记载新旧居迁地名的。一部完整的族谱,它包括了始祖籍贯居地,因何故后裔某公迁某地自成一个分支家族,其家族的再分支迁某地落业为 生。有的因时过境迁,将新旧居住变更地名对照载述。地名的记载,既便于族亲之间的交际寻访,也便于续修谱时对人丁进行寻查。同时也起到了本宗族迁徙迁因历 史资料档案的作用,对研究本宗族史乃至人的迁徙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什么是门丁数?
本届谱成,有一项门丁数,即本宗族在世入谱的男丁总数。因谱牒是以父系递衍记述的,一般女性没有统计在内,人丁数分列各房、各门、各公的实际数,然后 进行汇总。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虽然修谱仍以父系递衍记述,但女性在谱中也有完整的人数统计,这种进步,使之更加丰富了宗谱的内容和资料。人丁数的统计,可以了解和反映一个宗族 人口的繁衍状况和速率。
什么是领谱字号?
所谓领谱字号,是谱成后为发放谱牒所釆用的一种编序方法。先将成谱逐一编一字号,这些字多选用一首好的古诗绝句,如有一族谱用“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 池,秋饮黄花酒,冬咏白雪诗”的诗句,这二十个字分别代表各门公所应领谱的编号,若宗祠公存谱则选其该诗的第一个字,如“春”字。也有将宗祠公存的谱另专 设“公”字的。领谱字号的作用是避免各门公在领谱时的错误,同时也为日后续修谱时备查检索之用。
什么是捐输名目?
捐输名目是本届修谱时除规定派收丁费外的另一种捐赠集资的人名记录。所谓捐输,即捐献、捐赠的意思。捐输大多出于两种情况:一是本届收入丁费不足以 支付修谱的总费,劝告本族仕官、名人、殷实大户捐资助修;二是有些人主要为本族多做贡献,主动赞资。另外这些捐输了的人士,刊载在谱,也是一种荣誉,可为后人提供示范鼓舞作用。
谱中杂记
杂记是在谱告成时,将修谱期间诸多事宜记述于谱,编入杂记章节中。其中反映的内容有:需要保留的族中门公中的契约文书;因某事的处制结论;银钱收支 状况及须说明的事项;宗族领告之的要事留言等。
族谱后记
后记是全谱籍告成的最后一篇文作。内容大致有:修谱乃本族先祖所制,后续是承先启后的“当务之急”;本届所修的起始过程;修谱期间所发生的重要事情的简要陈述;曾为本修作出贡献的表彰;告之后人保持代代续修的训言教导等。后记既是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同时也具有遗告后人传承修谱的作用。

 
栏目导航 NAVIGATION
谈古论今 更多>>   
杨震过洞庭湖
洞庭湖纵横800里,传说常有河神水妖作怪。有一句古谚:“斗米过洞庭,石米也是过洞庭… 2014-05-04
独拳者 独权也
杨坚为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传说他的母亲吕氏在生他的前夜,曾梦见腹内苍龙盘… 2013-05-06
程门立雪
成语“程门立雪”,今用来比喻学生尊师重道的执着与专一,其典源出于宋代杨时的一段… 2013-05-06
产品展示 更多>>   
中国汉典  |  繁简转换  |  备案查询  |  皖西杨氏网  |  六安论坛  |  常用网址  |  凤凰网  |  腾讯网  |  优酷网  |  百姓网  |  黄页88  |  赶集网  |  新浪博客  |  影视大全  |  首商网  |  京东商城  |  央视网  |  众生网络  |  昵图网  |  物流查询  |  传世家谱编纂服务有限公司
 
网站首页  |  开发平台  |  中国谱志  |  公众号登录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  www.0564jp.com  传世家谱编纂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六安市皖西路156号锦绣花园内活动中心大厅    公司电话:0564-3281988   业务手机:15955958111   办公邮箱:281795888@qq.com   ICP备案号:皖ICP备14004221号